袁隆平

袁隆平,1930年9月生于北京,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,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,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,被誉为“世界杂交水稻之父”。

传记

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,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。毕业后,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。

1980-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。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。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。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,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、全国政协常委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。

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,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,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。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、应用与推广方面。

国际著名的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、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一个地道的老“南繁”。日前,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通过“南繁”,多制好种,可以支持农民“曲线致富”。   从1968年开始,袁隆平几乎每年冬天都到海南从事杂交水稻研究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南繁”基地是他第二个家,他就是在这里的大地上尽情地描绘着他的绚丽人生。一转眼,30余载过去了,从1973年选育出“杂交水稻”起,袁隆平已经在海南选育出了数十个“杂交水稻”品种,在这里育出的大批种子在祖国南北大面积推广,其种子生产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大米产量的90%以上。

  

日前,袁隆平在三亚警备区农场的育种基地里对记者说,农民单纯种水稻难以致富,但通过种水稻可以“曲线致富”。袁先生把他的“曲线致富论”归纳为:让粮食作物提高单产水平后,在保证粮食总产量的同时,农民可以拿出多余的土地去种植效益更高的作物,最后使农民实现富裕。

  

“我搞杂交水稻研究就是一个目标,那就是通过提高粮食产量来最终实现广大农民兄弟的富裕。”袁隆平激动地对记者说。“以往,研究水稻是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。但在今天,我们的研究应该更主要地为国家的经济生产结构调整服务。”他清醒地认识到,近年来,农产品(相关,行情)价格连年下降,农民单纯依靠种粮实现富裕,是比较困难的。

  

正基于此,他鼓励农民不要全部种植粮食,而应种植效益更高的作物。但如果大多数的农民都不种植粮食,中国的粮食安全就会出现问题。他说:“要真正解决粮食问题,惟有从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入手,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保证农民的收入和我国的粮食安全。”

  

袁隆平正在海南“南繁”基地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“超级杂交稻”研究,目标亩产是800公斤,有望于2005年前成功。“时间不等人啊,如果再不加大研究力度,我们很有可能会落后于人了。”

  

袁隆平认为,“南繁”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“南繁”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的宝地,几乎所有的好品种都是源于这里。“南繁”虽然已有了一定的系统管理,但力度远远不够。他呼吁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大对“南繁”工作的管理力度,全面提升“南繁”管理水平,以保护这块我国仅存的“农业科研天堂”。 国际著名的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、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一个地道的老“南繁”。日前,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通过“南繁”,多制好种,可以支持农民“曲线致富”。

  

从1968年开始,袁隆平几乎每年冬天都到海南从事杂交水稻研究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南繁”基地是他第二个家,他就是在这里的大地上尽情地描绘着他的绚丽人生。一转眼,30余载过去了,从1973年选育出“杂交水稻”起,袁隆平已经在海南选育出了数十个“杂交水稻”品种,在这里育出的大批种子在祖国南北大面积推广,其种子生产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大米产量的90%以上。

  

日前,袁隆平在三亚警备区农场的育种基地里对记者说,农民单纯种水稻难以致富,但通过种水稻可以“曲线致富”。袁先生把他的“曲线致富论”归纳为:让粮食作物提高单产水平后,在保证粮食总产量的同时,农民可以拿出多余的土地去种植效益更高的作物,最后使农民实现富裕。

  

“我搞杂交水稻研究就是一个目标,那就是通过提高粮食产量来最终实现广大农民兄弟的富裕。”袁隆平激动地对记者说。“以往,研究水稻是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。但在今天,我们的研究应该更主要地为国家的经济生产结构调整服务。”他清醒地认识到,近年来,农产品(相关,行情)价格连年下降,农民单纯依靠种粮实现富裕,是比较困难的。

  

正基于此,他鼓励农民不要全部种植粮食,而应种植效益更高的作物。但如果大多数的农民都不种植粮食,中国的粮食安全就会出现问题。他说:“要真正解决粮食问题,惟有从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入手,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保证农民的收入和我国的粮食安全。”

  

袁隆平正在海南“南繁”基地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“超级杂交稻”研究,目标亩产是800公斤,有望于2005年前成功。“时间不等人啊,如果再不加大研究力度,我们很有可能会落后于人了。”

  

袁隆平认为,“南繁”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“南繁”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的宝地,几乎所有的好品种都是源于这里。“南繁”虽然已有了一定的系统管理,但力度远远不够。他呼吁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大对“南繁”工作的管理力度,全面提升“南繁”管理水平,以保护这块我国仅存的“农业科研天堂”。

京ICP备17067809号-2
0.222653s